530高地大戰過後 |
越南
1976年7月2日,北越正式將南越合併。之後100-250萬南越公民被送進勞改營,估計有165,000名犯人死亡。還有100,000到200,000]南越公民被處決。R.J. Rummel估計在被趕到「新經濟區」從事苦役的一百萬南越公民中,五萬人死於重勞動。據聯合國難民署數字,有200,000到400,000越南船民死在海上。越南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南越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妓女及地雷區。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越柬戰爭)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19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其中滯留香港的大量越籍難民在之後形成了船民處置問題。
美國
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儘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此一情況直到1980年代才因雷根總統的振興政策及蘇聯經濟的惡化而改變),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戰時的無線電器材 |
柬埔寨
柬埔寨戰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間努力維持自己脆弱的獨立地位。朗諾的政變和美軍入侵把柬埔寨徹底的捲入了戰爭。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埔寨共產黨「紅色高棉」趁機獲得了政權。波爾布特推行極左統治下,柬埔寨發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一百餘萬平民死於該時期,其中包括越南僑民。由於波爾布特政權的人口滅絕政策不僅造成了地區動盪,而且也嚴重威脅越南政府的國內安全,應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對派的邀請,越南出兵將波爾布特驅逐出城市,並著手扶植韓桑林政權,紅色高棉則繼續在農村對新政府發動遊擊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以及中國為了和蘇聯爭奪社會主義陣營領導權,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和中國的損害,越南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迫害華僑的「排華」、以及邊境衝突,導致中國出兵越南的中越戰爭。
越戰使得美國總統在未建立外交的情況下第一次訪華,並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為今後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先決條件。
1992年之後,中越兩國關係正常化,並且實施了有利於雙邊人民的經濟改革。
泰國
越南戰爭影響了泰國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大量美元的注入使成千上萬的人變得依靠美國的存在來生活,還帶來了城市的繁榮與更加廣泛的腐敗,以及在旅館和夜總會酒吧、新碧武里公路或烏隆按摩廳里產生的商業罪惡。這個短暫時期,城市和經濟服務吸引了許多農民,甚至改變農民的社會地位,同時越戰也有助於軍事執政精英和華裔商業精英之間在社會和經濟上相互依存的關係。
1967年越戰時的基層軍官裝備 |
直到六十年代初,只有少數泰國精英才能完全接觸到西方的文化、思想、價值觀與時尚潮流。但越戰帶來了外面世界與大量人口前所未有的面對面接觸,加速了教育與大眾媒體的擴張。
香港
主條目: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1975年西貢淪陷後,越南人民不斷乘船來港,聯合國在同期推行第一收容港政策,指定香港須首先接收越南難民(港府稱越南船民)。1978年匯豐號事件後,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多處地方設立越南難民營,大型難民營包括望后石及深水埗軍營(今西九龍中心),此後不斷有越南人偷渡來港,當局與越南交涉,並遣返越南難民直至2000年望后石難民營關閉為止。
由於越南難民背景不同,香港政府懵然不知而讓北越及南越難民在同一難民營內生活,親共的北越人和反共的南越人曾多次在難民營內進行打鬥,更試過出動駐港英軍鎮壓。由於有部分難民營設置在居民區附近,香港人對經常生事的越南難民反感,越南人在香港的形象十分低落。至今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仍拖欠港府的越南難民處理經費。
膾炙人口的「北漏洞拉」廣播亦是越南難民潮的產物,當時殖民地政府為防止更多越南人來港,實施甄別政策以減少越南難民對香港的負擔。直到今天,因為越南難民問題,香港仍然對越南人實施嚴格的出入境管制,包括禁止他們參與專才計劃。
以上資訊摘錄自「維基百科」